您在這裡

人權星期三|兒童權利公約在台灣—談兒少的公共參與之路

 本活動目前未開放報名(尚未開始或已截止)。
2019-08-14 19:00   至   21: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
2019-07-12 10:00   至   2019-08-14 10:00
100 臺北市中正區區紹興北街3號

人權星期三|兒童權利公約在台灣—談兒少的公共參與之路_l.jpg

 

【人權星期三簡介|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在台灣,談兒少公共參與之路】

2014年在台灣上路的《兒童權利公約》,是最多國家批准的國際人權公約,同時也挑戰了傳統思維。尤其是公約第12條,賦予兒少就和他/她有關要求使兒童有權就和他/她相關的事項表達意見,且該意見必須受到認真考量,並成為決策過程的一部分。

近年,政府陸續建立並強化了兒童參與機制,包括輔導學生成立學生會、設立縣市兒少諮詢代表、課審會納入學生代表。設計這些機制的初衷,在於相信聆聽兒童的意見,能讓大人做出較貼近兒少需求的決策。

然而,這些機制不免受到眾人質疑:「什麼!學生竟然可以審課綱?政策居然要諮詢兒童意見?他們懂什麼?」

許多兒少在參與過程中,也常感到困境重重、跌跌撞撞。有些兒少甚至無法感受這些制度真的有為他們撐腰,或認為自己的意見根本沒有受到聆聽與尊重,而認為自己的參與是無用的。

究竟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的實情為何?他們遇見了什麼困境?而我們能如何努力,為兒少創造更友善的參與空間?

本次論壇邀請到三位在不同領域努力的學生,期待從他們的視角,我們可以理解目前兒童在這些參與機制中的實務情況,給予關心這議題的「兒少」和「大人們」不同的思考觀點。也期待在這個過程中,能一同激盪如何協助排除兒少參與公共事務的阻礙。

 

【講者簡介】

廖浩翔(教育部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 學生代表):分享參與課審會的經驗,與對於高中生參與校務之觀察。

林宗洧(教育部青年諮詢小組 委員):分享擔任學生會會長、參與撰寫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審查會兒少報告之經驗,與對於弱勢兒少參與困境的觀察。

何蔚慈(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副理事長):分享培力台北市政府兒少兒少諮詢代表、各高中學生會之經驗,並由此回應兒少參與困境之解決可能。

 

【時間】
2019年08月14日(三)19:00-21:00(18:30開始報到)

【地點】
慕哲咖啡 地下沙龍(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;捷運板南線,善導寺站 6 號出口

100 臺北市中正區區紹興北街3號
電話: 02-3393-1815
Email: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